首页 资讯 测评 报道 新闻 名人 展会 百科 微专题 产品 价格 图库 航校 招聘 交易 购机 租赁 学习 学院 法规 知识 社区
主页 > 资讯 > 深度报道 >
塞斯纳庞巴迪

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分析一

更新时间:2020-02-21 来源:未知 字号:
       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分析!随着我军现代化的不断提高,直升机在部队的装备越来越多,在军事和非军事行动上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对直升机的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说,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直升机施行任务效能的高低,有效的维修保障能力是直升机在训练与施行任务中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军队战斗力水平的发挥。
 
  随着直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直升机已作为一种常用的武器装备出现在各国装备中。直升机从简单到复杂,从运输直升机改装为搜索侦察、救援撤离的普通军用直升机,发展到具有高性能对地实施打击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从最初在战场上执行简单的作战保障任务的单机型,发展到执行运输军用物资/兵员、战斗搜索与救援、战斗指挥/控制、反舰/反潜、布雷/扫雷、对地火力支援/攻击、侦察、目标指引等能够独立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多机型。军用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抢险救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英联军先后有MH53J、AH-64A“阿帕奇”、CH-46“海上骑士”、AH-64D“长弓阿帕奇”、“海王”、AH-1M、AH-1N、UH-60“黑鹰”等多架直升机执行侦察、目标指引、对地火力支援/攻击、运输等任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中央军委命令4个军区5个陆航团近120架直升机投入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解放军陆航部队累计飞行1613小时,向汶川、茂县、理县、映秀、青川、北川和绵竹等重灾区投送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食品、医药品、帐篷、棉被等物资786吨。投运应急通信分队、医疗分队和各类救援专家1537人,回运危重伤员1843人。此外,直升机部队还执行了巡查受损水坝、电站,解救外国游客、台胞,保障中央和军委首长专机等大量飞行任务。
  1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研究现状
 
  直升机维修保障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维修思想、维修体制、人员素质、工具手段、管理方式、保障设施、维护设备、直升机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许多方面【1】。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维修保障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呈现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在各个环节上呈现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无法描述性。因此,如何缩短维修保障时间、提高维修保障效率、节约维修保障资源、保证维修保障任务高质量完成,确保直升机维修保障的质量和可靠性,是直升机装备维修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维修与保障能力不仅是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武器装备作战能力乃至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直升机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良好率和再次出动能力是战斗力的重要指标。
 
  维修一般分为预防性的定时维修和事后维修两类【2】,直升机因其工作性质以预防性的定时维修为主。预防性维修指为使设备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计划性维修活动,包括擦拭、润滑、调整、检查、更换和定时翻修等,但是,预防性的定时维修认为每个机件都存在一个定时翻修间隔期,即“到寿”必须拆出翻修,翻修的越彻底,分解的越细,防止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造成了维修保障资源浪费;事后维修是指设备(或其机件)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包括故障定位和隔离、分解、更换、修理、再装、调准及检验等。近年来又出现了改进性维修,它是利用完成设备维修任务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以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水平,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及时发现故障,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空难。现在发达国家提出将定时、视情和状态监控的三种维修方式结合起来实施飞机的维修保障。
  1.1国外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研究现状
 
  随着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地位的日益提高,直升机维修保障的能力也越发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近二十年来, 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应用与发展,直升机的维修性保障性相继引起各国军方的重视;尤其是海湾战争之后, 为了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要求直升机具有快速出动能力和较高的战备完好性, 降低武装直升机的寿命周期费用, 要求直升机具有低的维修工时、少量维修人力、少量备件和良好的维修性和保障性。
 
  自20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 全球性的缩减军费、裁减军队使费用成为现代武器装备研制的主要约束条件。最近的几次现代局部高技术战争,进一步表明直升机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通过提高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来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力、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3】。80年代后期以来,新研制和改型的军用直升机,如美国的RAH - 66、V - 22、AH - 64D、S - 70A 和北约NH90等都更加重视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更加严格地开展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设计和试验,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全机监控技术
 
  全机监控技术最先应用于电子产品,最典型的是BIT,可为设备提供检测和故障隔离的自动测试能力;随后扩展到其他系统,如输油/供油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控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直升机的旋翼、尾桨、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等关键系统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并监测机体主力件的疲劳寿命、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振动、旋翼桨叶结冰速度和航线飞行的剩余油量等,通过座舱仪表板的告警功能,可准确向驾驶员发出提醒和告警,使驾驶员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以确保直升机的飞行安全,进而实现全机监控。例如,RAH - 66直升机的发动机T800采用全数字式控制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发动机的性能、振动、寿命、油量和温度等。
 
  (2) 单元体设计
 
  直升机的优化设计为两级维修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单元体和模块化设计,使易拆卸和隔离的机件大大增加,离位修理的范围大大扩展。大部分机件发生故障后,都可以在基层级直接换上良好的备件,将故障件送到维修机构进行修理,即时进行换件修复,减少停机修复时间,提高了机群战备完好率和出动架次率。
 
  (3) 全面推行综合后勤保障工作
 
  新一代直升机研制中,通过制定和全面实施综合后勤保障计划,开展保障性分析(LSA),包括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FMECA)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 、维修级别分析(RLA) 、维修工作分析和战场损伤修理分析等,确定直升机的保障性要求,优化飞机的保障方案,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协调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和运输性设计,规划直升机的地面保障设备、备件供应、人员及人力、人员培训及训练设备、技术资料、计算机保障资源等,确保在交付直升机的同时,交付各种保障资源,以满足用户规定的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

观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